找出台語對應漢字的必要性
雖然我有很努力在背台語漢字,但是常常覺得有些字真的有寫成漢字的必要嗎? 有意義的漢字我當然覺得可以用,我也可以理解努力去找出古籍曾經使用過的漢字來配台語這件事情。 但是,那些早就已經作古的漢字,連有邊念邊都覺得困難的情況下,究竟對於台語復興這件事情是一個助力還是阻力? 譬如說,「遹」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黐」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鬮」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更遑論造新字這件事情的意義了。 漢字原本是一個用來做文言文使用的書寫系統,本來就不是完全適合口語化的記載使用。更別說漢字本身就是知識的門檻,是有錢人有時間做學問的時候才拿來「展予人看ê物件」。 現在我們的書寫方式都用打字的情況下,連華語漢字我都常常打得出來寫不出來,但我至少還知道他怎麼發音,因為我學過注音。 那麼台語漢字又愛拿一堆古籍中非常難懂的漢字來使用。在無法猜出發音的情況下,要拿來當作口語的台語漢字使用,不是本末倒置? 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最後都棄全漢作為書寫系統,而發展出符合該國口語特色的文字系統。別忘了,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前提,以國家的力量來都還無法使用全漢,更何況台語並不是整個國家在使用的語言。 這正因為全漢書寫在知識的傳遞上是一件非常沒有效率的方式,你必須先背漢字怎麼念,還要記漢字怎麼寫,然後才能根據這個發音來紀錄知識。 而目前台語學習環境如此不利,以我一個台語母語者,看著前輩們努力從古籍中找出適合台語使用的漢字,卻無法望文生義,也無法學習到正確的台語發音,那麼學習台語漢字的意義到底何在? 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字義、可以看字猜測到發音的台語漢字也就罷了,但是這些硬要找出對應漢字的作法,到底是在延續台語的生命?還是在層層堆疊學習的門檻,造成延續台語生命的困難? 我都還沒有提,在這個華語強勢環境下,被華語影響到的台語發音問題有多嚴重。 沒有學好注音,你發得出正確的台式華語?還是你厲害到可以不學注音的情況下看到字就知道怎麼念? 同理,沒有學好台語拼音,學那些漢字後你可以自動發出正確的台語? 那些常常在哭枵說他阿媽台語講得嚇嚇叫卻看不懂台語的人,如果他阿媽會台語拼音,就沒有看不看得懂的問題了,反正就是把自己嘴巴講的東西用台語拼音把他記錄下來而已。 那些會哭枵台語拼音不是文字的人,不過是不能接受把注音符號當成一種文字而已。 其實韓文就是把注音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