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輕賤這塊土地上的文化?
我以往旅遊總是很愛逛各國的歷史建築(尤其是城堡),對於歐洲的教堂還有日本祭典都非常嚮往,當時只覺得很羨慕他們有文化有歷史而我不知道台灣的文化歷史是什麼。近幾年因緣際會接觸到宮廟的祭典,慢慢了解以後才發現宮廟被污名化的很嚴重,明明宮廟承載了深厚台灣文化歷史的一部分。而我過去一直羨慕外國人有的文化歷史,其實我們自己也有,只是它們被灌上許多負面印象。只因為幾間被黑道把持的宮廟,就被渲染為全台灣所有宮廟都如此,對多數宮廟而言非常不公平。 去接觸了解以後會看到很多宮廟跟居民之間互動的畫面,那很美、很真、很感人。去過一次就會上癮,不只是因為那些鞭炮、陣頭、神轎的熱鬧,而是在這之間流動的情感跟文化,我會想知道是什麼樣的時空流動,演變成今日這樣的儀式。這些能在台灣延續幾百年歷史的宮廟,在過去是如何與在地居民互相扶持至今? 「食果子拜樹頭」這句話大家朗朗上口,宮廟在過去承擔了信仰中心、醫療中心、教育中心、聯絡中心、孤兒收容中心。現代化以後,教育功能被學校取代,醫療功能被醫院取代,聯絡功能被里民中心取代,沒有被取代的是信仰的功能,孤兒收容中心到現在還有不少宮廟持續在做,有些則收容了失學青少年讓他們免於流落在外,多少補足了政府無法顧及的部份。今天也許大家生活不再需要依賴信仰,但宮廟卻是從過去到現在維繫一部份台灣文化相當重要的場所,這點從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一兩百年的歷史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有數百年文化的累積,才會有今日這些大型遶境活動的產生。如果今天台灣還是日本統治,這不就是日本祭典?所以潮了?只因為是台灣,所以髒了?本來大型活動就會有好的跟壞的部份,隨著時代的改變,勢必會有所衝突,這些慢慢改善就好了。但是看到一堆酸民在那邊泯滅人性的叫囂漫罵,看到他們如此污衊宮廟與居民的初心,完全不試圖去理解這些活動、儀式背後所代表的歷史意義,然後卻對於外國文化入侵的大型活動(譬如長達一個月的新北耶誕城)所產生相同噪音或垃圾毫無責怪之意,如此吹捧外來文化卻輕賤自己土地上的文化,追根究底,就是對於自己生活這塊土地沒有感情。 是什麼樣的教育,把台灣人教育成對自己土地上的文化歷史不認識、沒感情?一個對於法國文化歷史不熟悉、沒感情的法國人,你還認為他是一個法國人?更甚者,一個滿口英語,不會講法語的法國人,法國人還當他是一個法國人? 講到底,還是得回歸到語言本身。台灣多樣貌的文化,必須透過這塊土地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