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BlackPink 高雄

沒有在追星,所以 BlackPink 是個什麼團體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但是因為高雄為了 BlackPink 來台開演唱會把整個城市都變成粉紅色,才讓我稍微注意了一下這個團體。

一開始也只知道是一個四人女團。That's it! I don't care about that!  

(我甚至連那個紅遍全球的 APT 的 Rosé 是 BlackPink 的團員都不知道,是一直到回到台北以後,整理完照片以後,看別人的演唱會回顧之後,才驚覺原來是她!)

而且我本來也對粉紅色沒興趣,我只是覺得高雄連續七天把整個城市變成粉紅色太有趣,看著看著心癢癢,好像機會不會再有,想著要不要在 BlackPink 最後一天在台灣的時候衝一下?想說如果高鐵票訂得到我就衝一波。打開 App,當然是沒有。想說好吧那不然先收拾一下行李,12 點過後再試看看。最後約莫在 1:45 分左右高鐵釋出不少票,於是就決定傍晚前抵達高雄,開始粉紅高雄的拍照之旅。

在高鐵上時準備的列表,除了衛武營太遠來不及去以外,竟然幾乎全部達成。有些是無心插柳,譬如雄女原本時間不夠打算放棄,結果剛好路過🥳。還有以為漏掉的高雄洲際酒店,回來整理相片才發現我在總圖屋頂隨手拍的隔壁大樓竟然就是🎉。美中不足的是大立百貨,去的太晚,只剩下電影院殘留的一盞燈🥹,以及蓮池潭今天的燈不是粉紅色🙄。

衛武營
大港橋(輕軌駁二大義)
旅運中心(輕軌旅運)
愛河(輕軌真愛碼頭)
流行音樂中心(輕軌真愛碼頭)
高雄火車站
美麗島捷運站
高雄展覽館(輕軌高雄展覽館)
紅綠燈(新崛江、駁二、世運路口)
蓮池潭龍虎塔(左營)
高雄洲際酒店(捷運三多商圈)
大立百貨(捷運中央公園)
高雄市立圖書館(捷運三多商圈)
圖書館空橋(捷運三多商圈)
中鋼總部大樓(輕軌軟體園區)
高雄女中
H2O水京棧國際酒店(凹仔底)

後來想一想其實如果捨棄龍虎塔直奔衛武營應該是有機會,但是沒辦法當下已經做了決定🙄 

 


 

2025/10/12

光復觀察日誌

因為有搶到火車票所以決定跑一趟,用眼睛親自見證一下現場狀況。

 

 

原本因為裝備不足(大部分的裝備都可以在現場領,但是長筒雨鞋連假期間很難搶,時間上又來不及買),所以只打算去車站前廣場當消毒志工。消毒志工包括導引志工,洗鞋志工,噴藥志工,配藥志工,送客志工等。

在消毒站很幸運遇到好心人給我她的雨鞋,剛好是我的 size,心想前進災區機不可失。又因為不想在挖土的時候進食,所以中午前先在火車站吃了一輪,也吃到了傳說中的油飯後,就到軍方的志工站報到,搭上國軍的軍卡前往佛祖街挖土。

不過上車之前,軍方有說,今天鏟子志工已經超標,是現場需求人力的兩倍,去了不一定有工作可以做,要自己找人換手。

去之前就聽說現場很臭,結果有些地方的臭還可容忍,有些地方就真的很難聞。因為家中有免疫力弱的老人,沒打算把自己弄得很髒,所以遇到水溝跟圳溝都一律跳過。

一開始路邊撿了一把鏟子,就先找了一戶人家幫忙鏟土,主要是要清出一條路能讓怪手進去挖。土雖然是乾的,但是都結塊了,要先敲鬆才有辦法挖,比較要小心的是粉塵。



 

中場休息的時候有人送來一碗一碗的冰的冬瓜仙草,吃完後決定換一家農舍鏟,結果這家是爛泥,比起重量,更麻煩的是黏,施力的方法不太一樣。然後不管是哪裡,推車的數量都不足,推車去到土的時候只能等。

在佛祖街上來回穿梭的除了國軍的車輛以外,還有醫療車,涼水車,大小蜜蜂(uber 接駁),真的蜜蜂(很大隻,成群飛),砂土清運車,也有怪手但是數量不夠只能靠志工挖。另外有遇到兩次行政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官員來巡視,還有看到彰化縣政府的救災車,沒看到花蓮縣政府的官員,連作秀都不會(後來聽說有帶著幾個部落頭目去光復車站前快閃)。

覺得差不多了就決定沿路走走,又被涼水車硬塞了飲料,後來被大蜜蜂攔截,就上了車回光復車站。同車志工告訴我,人力挖掘只會到下午四點,之後是大型機具的時間。

回到車站,出口左方有按摩刮痧的母娘志工團,跟他們聊天才知道他們常常出來服務,說也有在白沙屯媽祖抵達北港時提供服務。我想了想我應該有在北港被他們按過。

等待按摩期間遇到無大思比比(我當時並不知道他是誰,請自行 Google)他說他是太魯閣族跟中國四川混血,這個名字是取自陰陽調和的意思。跟他聊半天聽他罵花蓮王很爛,結果他說如果換盧秀燕就會好很多。🙄

我問他,這次中央不是幫了很多忙,結果他說國民兩黨都很爛,民進黨選不贏是因為比國民黨更爛!🙄🙄🙄

聽到這裡決定結束對話,回去消毒站做全身清消。天色也開始暗了下來,等到消毒站收攤後,到馬路對面的國軍沐浴帳篷洗澡換上乾淨衣服,還了雨鞋後,等火車。

這時火車站前仍有大小蜜蜂在吆喝,有沒有人要去哪裡哪裡?有沒有人需要接駁的?甚至有人吆喝,有沒有人沒地方住的?要不是我要回家了,我還真想跟過去 😆 附帶一提,蜜蜂指揮站叫做蜂窩。

然後還遇到有人發送白沙屯媽祖的年曆。哈!我就在想,白天沿路也看到不少帶著拱天宮的橘色帽子或者勇字漁夫帽的人。聯絡群組的分工也很細,進了主群後,不同志工群再各自帶開,甚至還有住宿媒合,也有民宅提供一樓大廳讓志工免費打地舖。

這種克難互助模式真的跟進香模式很像,前幾天就看到有人在說橘色大軍跟鏟子超人的重疊性很高,結果還很多人舉手。

把香燈腳換成鏟子超人,進香期間有吃的有喝的,有廁所有沐浴車,有住宿有接駁,有按摩有消毒,有醫護站有EMT,這些救災現場也都有,就連雨鞋的穿法也跟進香模式一樣,這種自發性的組織能力,在戰時即便是無政府狀態下,也能馬上建立起秩序。

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原來媽祖的飄忽不定是在訓練我們的反應力?我們不希望常常發生災難或戰爭,但是每年一度的全台大演習倒是很可以。

參與光復救災的人很多也像我一樣,一個人去,當天來回,只去一次。不一定有什麼崇高的理想,也不一定幫的了什麼忙,甚至幫了以後災民可能還是繼續罵民進黨。不過,志工們的組織與互助模式,這個經驗值是可以延續下去的。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大概也可以這樣解讀吧?😆 






2024/03/29

2024甲辰年白沙屯媽祖山邊媽祖北港進香 (3)


 

前幾天陪媽祖進香,結束在黑心計程車的不愉快經驗,覺得今年如果就這樣結束我會一直耿耿於懷,但是一直受限於今年的行程很難配合媽祖,回宮日實在是無法參加,遊庄則要看緣分。於是我跟媽祖說,如果我可以趕工把事情提前完成,遊庄可能可以參加幾個小時。


結果在完成九成工作的情況下,決定一大早出發去找媽祖。看看今年白沙屯媽去山邊媽那邊作客的時間應該會是早上十點,但是時間上我很有可能來不及,一邊請媽祖等我,一邊看著線上直播,結果還是沒趕上。
看看GPS媽祖剛離開山邊媽祖宮,我一邊想著車子該停在哪裡,因為山邊二媽離開拱天宮是搭車的,如果停山邊,一方面現在會追不上,二方面回程也一樣追不上。


還在煩惱的時候媽祖已經從我旁邊經過了,長長的隊伍在後,我心想我要是等一下回頭跟在隊伍後面找停車位,可能會離媽祖太遠,想了想決定從海邊繞過去,剛好聖母橋下有位置,把車子停好,看了一下GPS,啊哈!媽祖剛好在前方民宅休息中 😆,我走幾步就到了。


跟著媽祖上山下山,吃飽喝足,中午還幫忙一攤桂花蓮子粥發放福食(因為他們太小聲了,位置又偏僻,盛粥的方式不方便吃,所以沒什麼人要拿,我在一旁看不下去就去幫忙吆喝,總算是發光光)。
雖然相較於昨日大媽回宮,一切都從簡,但是人潮少了很多(還是比去年多),可以慢慢體驗這趟回宮的旅程,最後看到兩位媽祖十八相送,總算是等到一個 Happy Ending。山邊二媽左轉一個甩尾,在白沙屯媽這邊的角度看來,就跟回宮那天大媽看到的景色一模一樣。


但是山邊二媽走沒多久就在前方停下來,轎班人員說「媽祖要搭車喔!香燈腳自己想辦法跟!」然後媽祖就上了白色卡車。


看著山邊二媽上卡車,有種打電動打到地圖外的感覺,果然是一切從簡 😆!


與山邊二媽短暫拜別後,再回頭看白沙屯二媽,還卡在前方的炮陣當中,我還有時間跟上。


不過今年白沙屯二媽回宮後人實在太多了,想了想乾脆先去山邊媽那邊拜拜,等下回來拱天宮人潮應該就會退去了,於是走到沒多遠的聖母橋下去開車,心想,今天這個停車點大概是媽祖安排的,真的是配合的剛剛好。


最後要回家之前還撈了三個要回台南的香燈腳(嗯,其實我有跟媽祖說我可以順便載人南下,然後就在路上撿到三個😆)。


不過雖然說是我載他們,其實是他們陪我聊天,還一起痛罵了前幾天遇到的黑心計程車司機,讓我這次不愉快的經驗一掃而空。而且如果沒有他們陪我聊天,我可能會因為昨晚趕工睡眠不足加上遊庄上山下山,累到變成危險駕駛。想一想,應該是媽祖派他們來護送我的吧!


進香算是完滿結束了,那麼,我們就明年再見了!(希望)

 

 

2024/03/25

2024甲辰年白沙屯媽祖山邊媽祖北港進香 (2)


 我來講一下這次進香期間遇到的一件鳥事。


之前在聊天群組裡面看到有人說遇到黑心計程車司機,對要搭車去車站的香燈腳索取很貴的計程車費用。當時看到還覺得怎麼會有這種事情?結果我自己就遇到了。


當時在鹿港市區,因為前往彰化火車站或台中高鐵的車都客滿了,因此跟幾位初次見面的香燈腳們打算一起叫計程車分攤前往彰化火車站或台中高鐵的費用。當時要載我們的七人計程車說可以載我們去,我上車坐在後排,司機是年輕人,等人都入座以後才說這是共享制,一個人要價300元。我心想怎麼這麼貴,其他人沒吭聲,司機也不等我們思考以及質疑就出發了。換句話說,這台計程車費用七個人一共是2100,而且開車後才說不送到台中高鐵,只送到彰化火車站。


啟程後沒多久,坐中排的兩位小妹妹查了一下合理的價格,900塊都可以到台中市區了,甚至 Uber 還只要400多。我想台北市到桃園機場40分鐘車程也才1000塊,這趟不到半小時的車程要價2100也未免太扯。兩位小妹妹開始不滿被坑發出抗議,司機則說他跟他的夥伴共八輛車,今天白天都在提供『累了請上車』的服務都沒收錢。


我一聽火都上來了,「所以你白天就是做給媽祖看的嘛!媽祖看得到的時候不能賺的錢,要在媽祖看不到的地方,從香燈腳身上撈回來?」司機開始扯一堆有的沒有的,說他開車前有講好價錢了。我心想的確沒問清楚就上車是我自己不小心,但一開始我們還真以為是跳錶計價,卻沒想到是坐地喊價,而且我們還來不急反應他就開車了。


我們只是要求一個合理的價錢,他開始扯說他跟著媽祖進香八年了,然後說著自己有多麼了解媽祖,媽祖路線怎麼走他都猜得很準,連媽祖這次進林內他都猜到了。我聽了直接爆氣「你要賺錢就賺錢,不要在那邊扯你跟媽祖有多熟,兩件事情有什麼關聯嗎?」「你如果這麼介意你白天都沒賺到錢,你可以不要提供『累了請上車』的服務,你就有一整天可以好好賺你計程車的錢。」「你跟了媽祖八年簡直是白跟了,你要不要乾脆跟媽祖說,是媽祖害你白天虧了錢?」


司機說如果是載我們去找媽祖的就不收錢,現在是他的賺錢時間,說我們這樣良心過得去嗎?我一聽哇!良心?這句話是我要講的耶!還想拉媽祖當擋箭牌?於是就決定跟他槓上了「好,那你現在把我們全部載去媽祖那邊!」


然後司機生氣了,說不載了不載了,要把我們全部趕下車,說不收錢。於是其他乘客開始安慰司機,說我們沒有要免費搭車,該多少錢我們會付。


我冷眼看著他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對我們進行情緒勒索。坐中排的小妹妹說,「所以你現在在我們這裡沒賺到的,是不是等一下要去其他香燈腳身上撈回來?」漂亮!


最後我們全部被他趕下車,我已經有心裡準備要再搭一次計程車了,打開地圖一看彰化火車站就在不遠處,走過去以後,看到有好幾位熱心的民眾正在提供免費接送的服務。


當初叫了計程車本來就有付錢的打算,如果真的想凹免費接送,大可以聯絡這些願意提供免費服務的人就好。這位年輕司機跟他的夥伴們,一邊在媽祖面前當乖小孩,一邊在媽祖背後利用媽祖賺錢,算計著香燈腳在白天免費搭乘而想補償的心裡,不管喊多貴,香燈腳都會因為媽祖的面子不會拒絕,當真能把白天在媽祖那邊虧的都賺回來。


但是很抱歉,我因為沒有陪媽祖到伸港,只到鹿港就離開了,又因為搭了轎車不想把別人車子弄髒,所以路邊發的晚餐我都沒拿,心情不太好,沒打算手下留情。

 

 

 

2024/03/24

2024甲辰年白沙屯媽祖山邊媽祖北港進香 (1)

 
這次去,幾乎所有想遇到的朋友都有遇到,除了一個今年無法去的朋友,覺得有點遺憾,好像這趟旅程少了點什麼。


至於有遇到的朋友,其中有兩個人的相遇方式有點奇葩。


一個是遠遠的我看到她幾次,但是一直無法靠近打招呼。然後在等媽祖擇路的空檔,我打開 GPS 正在看,隔壁一個人對我說「APP 很好用吼!」我說對啊,抬頭一看!不就是一直無法靠近打招呼的朋友 😆


另外一位我一直沒遇到,心想今天再沒遇到,今年就見不到了。我一直在他可能出現的地方來回晃晃,就是沒遇到,一邊想「媽祖就要起駕了,難道今年真的沒緣分?」一邊躲到某台車子旁邊躲太陽的時候,心心念念的這位大哥赫然出現了!我趕緊去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聊了一下,心想媽祖還真的有聽到我的嘀咕 😆


今年的回程急行軍有點恐怖,我挑戰失敗,腳起水泡,又痛又腫又脹,結果都在搭車耍廢 🙄




2020/12/10

為何輕賤這塊土地上的文化?



我以往旅遊總是很愛逛各國的歷史建築(尤其是城堡),對於歐洲的教堂還有日本祭典都非常嚮往,當時只覺得很羨慕他們有文化有歷史而我不知道台灣的文化歷史是什麼。近幾年因緣際會接觸到宮廟的祭典,慢慢了解以後才發現宮廟被污名化的很嚴重,明明宮廟承載了深厚台灣文化歷史的一部分。而我過去一直羨慕外國人有的文化歷史,其實我們自己也有,只是它們被灌上許多負面印象。只因為幾間被黑道把持的宮廟,就被渲染為全台灣所有宮廟都如此,對多數宮廟而言非常不公平。

去接觸了解以後會看到很多宮廟跟居民之間互動的畫面,那很美、很真、很感人。去過一次就會上癮,不只是因為那些鞭炮、陣頭、神轎的熱鬧,而是在這之間流動的情感跟文化,我會想知道是什麼樣的時空流動,演變成今日這樣的儀式。這些能在台灣延續幾百年歷史的宮廟,在過去是如何與在地居民互相扶持至今?

「食果子拜樹頭」這句話大家朗朗上口,宮廟在過去承擔了信仰中心、醫療中心、教育中心、聯絡中心、孤兒收容中心。現代化以後,教育功能被學校取代,醫療功能被醫院取代,聯絡功能被里民中心取代,沒有被取代的是信仰的功能,孤兒收容中心到現在還有不少宮廟持續在做,有些則收容了失學青少年讓他們免於流落在外,多少補足了政府無法顧及的部份。今天也許大家生活不再需要依賴信仰,但宮廟卻是從過去到現在維繫一部份台灣文化相當重要的場所,這點從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一兩百年的歷史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有數百年文化的累積,才會有今日這些大型遶境活動的產生。如果今天台灣還是日本統治,這不就是日本祭典?所以潮了?只因為是台灣,所以髒了?本來大型活動就會有好的跟壞的部份,隨著時代的改變,勢必會有所衝突,這些慢慢改善就好了。但是看到一堆酸民在那邊泯滅人性的叫囂漫罵,看到他們如此污衊宮廟與居民的初心,完全不試圖去理解這些活動、儀式背後所代表的歷史意義,然後卻對於外國文化入侵的大型活動(譬如長達一個月的新北耶誕城)所產生相同噪音或垃圾毫無責怪之意,如此吹捧外來文化卻輕賤自己土地上的文化,追根究底,就是對於自己生活這塊土地沒有感情。

是什麼樣的教育,把台灣人教育成對自己土地上的文化歷史不認識、沒感情?一個對於法國文化歷史不熟悉、沒感情的法國人,你還認為他是一個法國人?更甚者,一個滿口英語,不會講法語的法國人,法國人還當他是一個法國人?

講到底,還是得回歸到語言本身。台灣多樣貌的文化,必須透過這塊土地上多樣貌的語言才得以完整連結。華語跟台灣的文化,是無法產生連結的,也不會有同理心,這從公務體系 姓名必從漢字 造成各族群多少困擾就可以得知。中華民國那一套獨尊華語的教育,正是造成今日年輕一代輕賤台灣文化的元兇。

#幹是沒看到地板那麼乾淨嗎

2020/12/08

去理解並尊重青山宮大拜拜

每次遇到地方大拜拜就有人在那邊五四三。每年青山宮大拜拜夜訪兩天+正日出巡一天,夜訪會比較早結束,正日因為有外來陣頭加上全境遶境所以會比較晚,今年因為武漢肺炎影響,報復性出巡的結果,就是外來陣頭比較多,才那麼久一直到早上七點半才結束。

另外想要責罵陣頭拖太長的人,你們還是先緩緩。我跟陣頭的人聊過,有一團原本是安排早上十點半出發,結果因為蔡英文來,等了四個小時,到下午兩點半才出發。

此外有一團都是阿媽的,從高雄上來,我以為她們住在台北,結果她們連續四天每天遊覽車來回台北高雄,回去換洗衣服休息沒多久就又上來,我問為何不住在台北,她們說因為覺得住台北太麻煩,身上穿的每天都要換新的一套,還要洗衣服,住台北不方便,睡覺就都在車上解決。她們這樣走一整天,我問她們不累嗎?她們說站著等比較累,走著就不累了。我聽了非常心疼,但是又被他們的心意感動。

會到早上七點半有很多原因,把責任全怪在陣頭或者廟方其實很不公平。如果蔡英文不來,也許就會跟以往一樣三點半就結束了,所以我們乾脆來怪蔡英文好了是嗎?

至於鞭炮為何會放整夜,不能十點後就不放嗎?這就必須要來理解一下放鞭炮的意義。這個意義有很多層,一個敬告有形無形的說神明要來了,一個是驅除無形,一個是每個宮廟或紅壇表達對來訪賓客的歡迎,沒炮等於給對方難看,所以當陣頭這麼長,鞭炮就只能這麼長。你不能前面有歡迎,後面的沒歡迎,人跟人之間也不是這樣在來往的,你總不能厚此薄彼。再加上這是青山王生日,祂壓隊,一定是所有最熱鬧的歡迎都是給祂。而且放炮不是紅壇或者宮廟可以說愛放就放,神明什麼時候來就只能那個時候放,會吵到大家只能請大家多理解,一年也只有這三天而已,神明不也是容忍人類更多事情?大家互相一下吧?

青山宮一年一度的大拜拜也不過才三天,現在很愛講究多元文化的台灣,尊重的都是歐美日韓文化,歧視東南亞文化,原住民文化因為有原委會在,所以這幾年的歧視聲浪有稍微收斂,但是在地宮廟文化至今仍然被污名化為八家囧。如果尊重自己歷史的台灣人,應該要去理解這些宮廟之所以能在台灣延續幾百年的歷史與原因,哪裡是什麼八家囧的能力?更何況你們口中那些被黑道把持的宮廟,正是因為在地人不再護持,才被外來黑道勢力入侵,如果宮廟一直都是在地人在護持,彼此都是街坊鄰居互相認識,那約束力有多大,哪有給你作亂的機會?

不去重視自己的歷史、貶低自己的文化,然後一直不斷追求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是要如何讓外國人尊重你?這次我看到北港媽祖出來贊境,陣頭長到讓人感到非常有誠意,聽說出動了兩千多人,老實說我真的可以理解為何北港朝天宮如此受人尊敬!他們是如何尊敬自己的媽祖,我就會如何尊敬他們!

台灣歷史文化有非常多面向,多去理解,不要用自己偏執的淺見去批評。你我人生才幾十年,在台灣歷史的洪流裡才不過爾爾,虛心學習如何當一個真正台灣人吧!而不是中華民國那一套虛有其表的軀殼!



2020/11/26

「台灣人講台語」?

「台灣人講台語」這句話的立基是建構在台語原本是台灣通用的語言,並沒有排斥哪個族群的意思在裡面,其他語族之所以對這句話會有被排斥感,是因為台語已經不是現在台灣通行的語言了,而這句話也只是延續以往的用法而已。

因為時代背景改變,台語已經不是通行用語,只剩下原本把台語當成母語者還苟延殘喘的在使用,所以現階段會變成「語言=族群」「不同語言=不同族群」這種現象產生。

事實上非台語族群根本不需要有被排斥感,如果你認為你是客家人不需要講台語,你可以直接告訴對方「我是客家人我講客語」,此時若是對方依舊認為客家人應該講台語,那完全是對方白目,你可以嗆爆他。

至少我現實生活周邊沒有遇過這種人(網路上五毛來亂的就跳過)。

此外,各語族用自己的語言命名自己的語言是基本常識,我講 Tâi-oân-ōe,客語族群愛說你講的是 Toi-van-fa 我覺得完全沒問題,但是你應該很清楚你講的不是 Tâi-oân-ōe,我講的不是 Toi-van-fa 才對。

如果沒看懂我的意思,那我舉個例子, Amis = 阿美族語,這是表音不表意,如果我們今天把 Tâi-oân-ōe 同樣表音不表意,他也許可以寫成「 逮玩威」語,而把 Toi-van-fa 表音不表意的話說不定可以寫成「頭伊泛法」語。

事實上, Tâi-oân-ōe 漢字寫成台灣話造成這麼多人有意見,我是覺得很無辜,Tâi-oân-ōe 原本只是指台南台員地方的人講的語言,後來才擴大指稱為台灣全島的通用語。如果大家不喜歡,我是真的偏好把台灣話改寫成台員話就好了,省的總有人不高興。其實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灣」的發音跟「員」不一樣,灣是 oan 而員是 oân,只有在「台灣話」的時候,「灣」被唸成oân。為何呢?大家可以想一想。

原本(在沒有政治力介入的情況下)一個地方最多人使用的語言,被認為是該地的代表語言,是國際共識。越南一樣是多語系國家,只有最多人使用的京語成為越南語的通稱,其他越南也在使用的語言就各自保留原本的語言名稱。日本也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叫做日語,像是愛奴語就不會被稱為日語,但是並無損它也是日本語言的一種。

大概4這樣。

2020/11/17

台語不等於閩南語

數年前去金門的時候,在文物館裡面的展覽有語音導覽,我看了一下有四個選項:國語、英語、台語、閩南語。



好奇了一下台語跟閩南語竟然被分成兩種不同的導覽語言,於是分別按來聽聽。台語的語音導覽沒有問題,都聽得懂。閩南語的語音導覽就 khê-khê。

用詞不同,聲調也不一樣,必須事先在腦中思考一番、猜測用語,轉換後才知道導覽內容在說什麼。語音導覽不像日常對話那樣,對方會等你轉換完成才繼續下一句,就算你轉換失敗還可以再一次詢問對方剛剛那句話是不是這個意思,你有時間消化理解對方在說什麼,所以還是可以進行溝通。但是文物館內的介紹就比較文言一點,轉換還沒結束,語音導覽已經進入下一句,沒跟上就是沒聽懂了,結果整段閩南語導覽內容我大概只聽懂一半。

對於金門人來說,我們在台灣島講的閩南語根本就不是閩南語,那叫做台語。然後中華民國教育部硬要把台語叫做閩南語,不但剝奪「台語」這個名詞的歷史,也不尊重「閩南語」這個名詞對於金門的意義。

(圖片提供:Ba'iuholagih Magaluvu Mulazi)

2020/10/28

找出台語對應漢字的必要性

雖然我有很努力在背台語漢字,但是常常覺得有些字真的有寫成漢字的必要嗎?

有意義的漢字我當然覺得可以用,我也可以理解努力去找出古籍曾經使用過的漢字來配台語這件事情。

但是,那些早就已經作古的漢字,連有邊念邊都覺得困難的情況下,究竟對於台語復興這件事情是一個助力還是阻力?

譬如說,「遹」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黐」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鬮」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更遑論造新字這件事情的意義了。

漢字原本是一個用來做文言文使用的書寫系統,本來就不是完全適合口語化的記載使用。更別說漢字本身就是知識的門檻,是有錢人有時間做學問的時候才拿來「展予人看ê物件」。

現在我們的書寫方式都用打字的情況下,連華語漢字我都常常打得出來寫不出來,但我至少還知道他怎麼發音,因為我學過注音。

那麼台語漢字又愛拿一堆古籍中非常難懂的漢字來使用。在無法猜出發音的情況下,要拿來當作口語的台語漢字使用,不是本末倒置?

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最後都棄全漢作為書寫系統,而發展出符合該國口語特色的文字系統。別忘了,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前提,以國家的力量來都還無法使用全漢,更何況台語並不是整個國家在使用的語言。

這正因為全漢書寫在知識的傳遞上是一件非常沒有效率的方式,你必須先背漢字怎麼念,還要記漢字怎麼寫,然後才能根據這個發音來紀錄知識。

而目前台語學習環境如此不利,以我一個台語母語者,看著前輩們努力從古籍中找出適合台語使用的漢字,卻無法望文生義,也無法學習到正確的台語發音,那麼學習台語漢字的意義到底何在?

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字義、可以看字猜測到發音的台語漢字也就罷了,但是這些硬要找出對應漢字的作法,到底是在延續台語的生命?還是在層層堆疊學習的門檻,造成延續台語生命的困難?

我都還沒有提,在這個華語強勢環境下,被華語影響到的台語發音問題有多嚴重。
沒有學好注音,你發得出正確的台式華語?還是你厲害到可以不學注音的情況下看到字就知道怎麼念?
同理,沒有學好台語拼音,學那些漢字後你可以自動發出正確的台語?

那些常常在哭枵說他阿媽台語講得嚇嚇叫卻看不懂台語的人,如果他阿媽會台語拼音,就沒有看不看得懂的問題了,反正就是把自己嘴巴講的東西用台語拼音把他記錄下來而已。
那些會哭枵台語拼音不是文字的人,不過是不能接受把注音符號當成一種文字而已。

其實韓文就是把注音符號變成文字而已,它當然是文字。不能接受的人不過是漢字本位的優越心態在那邊作祟而已。
再不然日文模式也比全漢來得好,部份常用漢字可以繼續使用,但是那些太難的漢字,日本人也不在乎他的漢字怎麼寫,反正有ひながな、カタカナ表音就已經很夠了。

最後來解答一下上面幾個台語漢字的讀音跟意義。

「遹」u̍t:短暫停留、徘徊遊走。例:四界遹 sì-kè u̍t(四處遊走)。
「黐」thi:黏黏的。例:黏黐黐。
「鬮」khau:用紙條做成的籤,憑運氣抽取以決定做法。例:抽鬮 thiu-khau(抽籤)。

幹!Who cares!

2020/10/10

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

小英總統最後那句話

有路,咱沿路唱歌
ū lō͘, lán iân-lō͘ chhiùⁿ-koa
無路,咱蹽溪過嶺
bô lō͘, lán liâu-khe kòe-niá

我共鳴的點可能跟大家不一樣
除了是謝銘祐的歌以外
我最有感受的是「liâu-khe 蹽溪」這兩個字

因為我第一次學到這個台語
是白沙屯媽祖有一年過濁水溪的時候不走西螺大橋而是直接涉水而過
那就叫做「liâu-khe 蹽溪」
當時跟著媽祖走的香燈腳,沒有人知道前方水路狀況如何
溪水哪裡深哪裡淺?沒有人知道
溪水何時變得湍急?沒有人知道
這麼寬的溪水,真的過的了嗎?沒有人知道
會不會走到一半滅頂?沒有人知道
唯一能相信的只有媽祖,只能相信祂能帶領香燈腳平安到達彼岸
最後白沙屯媽祖也的確平安帶領所有香燈腳選擇了最淺的河床走到彼岸

這就跟台灣現在的處境很像
前方的路是明是暗,我們不知道
繼續這樣走,是否真的能成功建國?我們不知道
會不會走到一半被中共併吞了?我們不知道
唯一能相信的只有我們一定能建國的信念
相信總有一天,我們能真的能牽著所有台灣人的手,一起到達建國的彼岸

(圖片取自白沙屯媽祖網站)

2020/07/30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三)後話:關於粉紅超跑

(上一篇: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二)迎正副爐媽

一開始會參加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活動是因為對粉紅超跑感到好奇,想親眼目睹媽祖神轎自己決定方向是怎麼一回事,看過轎班人員接受電視專訪提過,是媽祖透過轎桿傳達指示決定方向。我想轎班人員沒有必要說謊,但是沒有親眼目睹都說不準。

這次跟著白沙屯媽祖走,錄了一些影片,事後我仔細看了自己拍影片,試圖要找出轎班人員驅動神轎的證據,但是看完影片以後,我並沒有找到答案。

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來!物理課本拿出來),任何物體要改變運動狀態一定有外力施加於上,我假設這個外力是我施加的。那麼如果我要推/拉動轎子,理應是我自己要站穩腳步後才有辦法施力,而且應該是我先動了神轎才開始動,並且我手部的肌肉跟關節應該要是繃緊的才有辦法施力。但是大部分我看到的狀況是,轎夫的手跟關節是鬆的隨著擺動。如果肌肉是繃緊的,應該會看到擺動得很僵硬才對。有時轎子在擺動或者轉向的時候,轎夫身體是傾斜的,站都站不穩了根本很難施力,甚至看到轎夫如果不跟著移動是會跌倒的狀態。

轎夫身體是傾斜時,很難施力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轎夫之間默契太好,或者是其實是有一位資深轎夫決定方向其他轎夫配合演出,又或者是轎夫輪流決定方向而其他轎夫配合演出。但是這樣的話必須至少有一位轎夫的動作是強硬的而且力道強到可以主導整個轎班,這位轎夫的動作一定會跟其他轎夫有明顯的差異。但是我找不到這樣的現象。

影片約莫 0:12 - 0:18 處,轎夫若不跟著移動就準備跌倒了。

而且聽說在某些路段會讓香燈腳扛轎,每次都是四個一組的香燈腳全換,難不成每次都有暗樁在主導?

另外關於神轎晃動的方向,神轎在某些時刻(譬如媽祖下決定時)時而前後時而左右,方向的改變一定有另一股外力施加在上,這個另一股外力若是由轎夫產生的,轎夫勢必在此時為了施力而有額外的動作出現,或者轎夫會有不整齊的動作出現(除非他們講好暗號,譬如前後晃動十下以後變成左右晃動之類的),但是不論有沒有講好,方向的改變都需要外力,在每次突如其來的轉向、倒退,我都看不到轎夫施力於神轎的動作,反而比較像是轎夫被神轎推/拉著走。

至於神轎左右擺動這個現象也有很多疑問。我們先假設是轎夫推的好了,若要神轎擺動的振幅越來越大,轎夫必須隨時補充推動神轎的力量,可以想像一下盪鞦韆的情形,但是我沒有看到轎夫持續性施力來加速神轎的擺動。而且盪鞦韆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高點速率是慢停,低點速率最快。但是神轎在高點的速度並沒有慢下來,而是急速返回。在沒有施加外力的情況下,這並不符合物理原則。

另外就是轎子擺動的振幅,經常可以看到轎子的擺幅迅速攀升。如果是類似盪鞦韆模式,要一下子盪到很高的點,必須一開始就施很大的外力才有辦法達成,這應該要能在轎夫身上看到施力的現象,但是我沒有看到。

最難解釋的就是媽祖要起駕的時候,神轎開始上下晃動,如果這是人為的,我應該可以同時看到轎夫上下抖動,但是並沒有。轎夫完全沒有動的情況下,神轎已經開始上下振動。

2:40 轎夫沒動以前神轎已經開始動了,3:15 - 3:20 神轎改變方向,3:25 - 3:30 轎夫被拉著走。


至少以目前的觀察來說,在很多狀況下我無法解釋神轎是轎夫驅動的,當然也許有我疏漏的地方。如果不是轎夫驅動,那麼也只能當作是媽祖自己動的了。

也許下次我有必要自己扛一次看看才能得到答案了。


【結語】

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活動的系列文章到此結束,參與這場盛事對我來說非常新奇有趣而且收穫滿滿。除了見證這個傳承兩百年以上的文化讓我覺得興奮以外,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原來這個社會還有這麼多苦難的人。看著白沙屯媽祖的 Live 直播,看到這麼多為了身體病痛而生活困苦的人,我覺得我身體強健能吃能喝真的是非常幸福。我離神明很遠,那是因為生活中大部份的事情我都能靠自己或者周圍的幫助而獲得解決。但是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人找不到人幫忙,只能把希望寄予神明。白沙屯媽祖願意為了他們停留,在被人群淹沒的香燈腳中找到需要祂的人,給予幫助。不論祂是什麼,這份慈悲確實令人感動且值得尊敬。


(全文完)


本系列所有文章: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一)在北港朝天宮與白沙屯媽祖相見歡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二)白沙屯媽北港朝天宮起駕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三)香燈腳初體驗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四)與白沙屯媽重逢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五)向白沙屯媽稟報「落馬 (lo̍h bé)」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六)迎接白沙屯媽與山邊媽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七)拱天宮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八)白沙屯媽回宮安座後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九)二媽遊庄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山邊媽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一)開爐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二)迎正副爐媽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三)後話:關於粉紅超跑(完)

2020/07/29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二)迎正副爐媽

(上一篇: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一)開爐

開爐後一大早要迎爐主媽到新任爐主家,然後迎副爐媽到新任副爐主家。因為聽說舊爐主六點多就會把爐主媽送來拱天宮,所以我不到六點就到拱天宮了,此時廟門口早已擺滿了供品。(大家都這麼早起嗎?)


終於見到白沙屯媽,趕緊先向祂賠禮,說昨天我去了山邊媽那邊打招呼,結果就留在那邊看開爐了。


沒多久就有師姊來誦經。


約莫六點半,舊爐主送爐主媽來了。


七點左右,舊副爐主也送副爐媽來了。


大媽、爐主媽、副爐媽來張合照。


舊爐主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第一次見到他本人是在白沙屯媽回宮後,搏杯選新爐主的場合(請參考(八)白沙屯媽回宮安座後)。聽說他非常細心的以圖文紀錄顧轎事宜,並將這份資料轉交給新任正副爐主傳承下去,這份用心著實令人感動。舊副爐主也一樣很年輕,第一次見到他本人是在北港朝天宮白沙屯媽起駕時,負責擔香火回拱天宮,當時他剛好就站在我前面(請參考(二)白沙屯媽北港朝天宮起駕)。不過副爐媽有神龕,爐主媽沒有,不知道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舊爐主

舊副爐主

原本聽說八點要開始迎爐主媽到新爐主家,結果卻改成了九點。等待的過程跟舊爐主聊了一下,才知道原來爐主媽跟副爐媽送回廟裡的時候是用汽車送,搬到新爐主跟副爐主家的時候才是用八人大轎送。

約莫八點半,只見穿著「通霄田徑隊」的年輕人把八人大轎從後殿抬到了廟門。


然後長輩們教導大家如何放壓轎金。



這次總算可以仔細拍攝八人大轎內部了。


然後要幫媽祖準備花,白沙屯媽好像喜歡香水百合的樣子。爐主媽的花由爐主家準備,副爐媽的花由副爐主家準備。


此時新任爐主已經在廟口準備好等待爐主媽入轎起駕,新任爐主是一位阿嬤。(關於新任爐主可參考(八)白沙屯媽回宮安座後


爐主媽準備好以後就準備起駕了。


起駕前要用鞭炮先迎過一輪。看著阿嬤不動聲色,看來已經是身經百戰了。


起駕後就看到白沙屯長輩們在一旁教導抬轎的年輕人,轎子要三進三退,鑼要怎麼打。


出發。




爐主家很近,一下子就到了。爐主媽到達爐主家以前要用盛大的鞭炮來歡迎祂。



迎爐主媽也是要喊「進喔!進喔!」放好爐主媽後要搏杯問爐主媽一切是否滿意。結果一杯就聖杯,爐主媽很滿意。(聽說有時候會因為方位不滿意而無杯)


爐主很開心的跟爐主媽合影。


接下來八人大轎還要回到拱天宮迎副爐媽。


很喜歡看轎子停駕在壓轎金上的過程。媽祖停轎時,轎腳不能直接接觸板凳,而要隔著金紙,這份金紙就稱為「壓轎金」。白沙屯媽的壓轎金只有放在轎腳四個點,而大甲媽的則是轎底下放滿了壓轎金。看著轎子緩緩停放在壓轎金上,總覺得那是信眾小心翼翼呵護媽祖的心意,好像替媽祖在座位上鋪上一個軟墊一樣。



新任副爐主是拱天宮的監事,是一位和藹的阿公。


固定好副爐媽就準備出發。


同一批轎班。


副爐主準備。


一樣經過鞭炮的洗禮後出發。








副爐主家有點遠,換人捧爐,轎班也換成通霄田徑隊。



副爐媽到達副爐主家前一樣要用盛大的鞭炮歡迎祂。


這時又換回副爐主捧爐了。副爐主家很漂亮,前面有一個很大的庭院。


副爐媽安放在二樓的神明廳,迎副爐媽的時候一樣要喊「進喔!進喔!」


副爐主搏杯問副爐媽是否滿意?一樣一杯就聖杯。


安放結束後大家在副爐主家的庭院吃吃喝喝。


副爐主家準備了百香果冰、香蕉冰、米篩目、仙草、各式水果、飲料、油飯、筍子湯、雞酒...... 等咧!昨晚念念不忘的麻油雞,竟然在今天吃到麻油雞的升級版,雞酒!嗚嗚嗚太感動了!謝謝媽祖婆跟副爐主!QQ


油飯也非常好吃,不油反而很清爽,配料的比例很剛好,米粒 Q 彈米心有透,香味滲入糯米融為一體,吃了會想繼續吃。聽說是副爐主的大廚一大早起來煮的,為了表達我對油飯的喜愛,就一口氣吃了兩碗!


除了水果沒吃到,所有的食物我懷著感恩的心全都吃了一輪。休息完畢後,轎班再把八人大轎抬回拱天宮,結束了今天迎爐主媽與副爐媽的任務。


事後聽說爐主家裡也準備了很多食物讓大家吃吃喝喝,但是大家都待在副爐主家吃吃喝喝沒有去爐主家吃吃喝喝。可惜當時不知道,不然我就會再繞過去爐主家吃吃喝喝了。(來人啊!把山邊媽的奶嘴拿出來!)


新任正副爐主都是阿公阿嬤等級(女性也能擔任爐主我已經驚嚇過一回了,請參考(八)白沙屯媽回宮安座後),但是舊的正副爐主都是年輕人這點,卻讓我感到相當衝擊。過去我總以為宮廟文化是一個老一輩的人才會重視的文化,年輕人會覺得這是一個過時、落伍、迷信的象徵,並不會用心參與。又或者老一輩的人會認為年輕人沒有擔當,不會把正副爐主的職位交給年輕人來做。但是我在白沙屯看到的,卻是長輩們很願意讓年輕人來擔當重責大任,而年輕人也對於傳承這個文化感到驕傲、用心付出、甚至對供奉一年的正副爐媽要回宮了還會感到不捨。除此之外,扛轎、敲鑼、放壓轎金這些任務,也是不斷傳承給年輕一代。北港進香途中我看到的是資深轎班人員,二媽遊庄跟迎正副爐媽就已經換成年輕一輩。這股不分世代強大的凝聚力,正是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活動得以傳承兩百多年以上歷史的原因吧!


回到拱天宮之前,又去了隔壁的天德宮走了一趟,這次總算八個爐都找到了。


回到拱天宮,跟 C 君提到天德宮老乩童的故事,才知道作者本人現在竟然就在拱天宮,驚訝之餘趕緊向他請教了一些疑問,也獲得了解答。

這一切的偶遇實在是太奇妙。


跟白沙屯媽拜別後,回家的路上順道去跟山邊媽道別,這時廟埕已經還原為原來的樣貌,原來山邊媽祖宮是長這個樣子的。


點了三炷香以後才想起來,頭旗已經收起來了啊!兩炷香就夠了。不禁笑了出來:「這才是日常啊!進香活動真的結束了!」最後索性把兩炷香都插入媽祖爐中。

兩位媽祖再見,謝謝祢們給我一次這麼棒的體驗,我還會再來的。



回顧自己這一趟旅程,當初只是搵豆油式的參與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以為跟著白沙屯媽祖回宮,活動就結束了,沒想到後續還有一連串的隱藏版中的隱藏版中的隱藏版:隔天的二媽遊庄、回宮十二天後的開爐、以及天亮後迎爐主媽與副爐媽。最後竟被這傳承兩百多年的文化給震爍給感動,希望這迷人的文化能一直延續下去。


(下一篇: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三)後話:關於粉紅超跑



本系列所有文章: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一)在北港朝天宮與白沙屯媽祖相見歡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二)白沙屯媽北港朝天宮起駕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三)香燈腳初體驗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四)與白沙屯媽重逢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五)向白沙屯媽稟報「落馬 (lo̍h bé)」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六)迎接白沙屯媽與山邊媽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七)拱天宮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八)白沙屯媽回宮安座後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九)二媽遊庄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山邊媽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一)開爐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二)迎正副爐媽
2020 庚子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十三)後話:關於粉紅超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