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20

找出台語對應漢字的必要性

雖然我有很努力在背台語漢字,但是常常覺得有些字真的有寫成漢字的必要嗎? 有意義的漢字我當然覺得可以用,我也可以理解努力去找出古籍曾經使用過的漢字來配台語這件事情。 但是,那些早就已經作古的漢字,連有邊念邊都覺得困難的情況下,究竟對於台語復興這件事情是一個助力還是阻力? 譬如說,「遹」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黐」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鬮」這個字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意思?怎麼念嗎? 更遑論造新字這件事情的意義了。 漢字原本是一個用來做文言文使用的書寫系統,本來就不是完全適合口語化的記載使用。更別說漢字本身就是知識的門檻,是有錢人有時間做學問的時候才拿來「展予人看ê物件」。 現在我們的書寫方式都用打字的情況下,連華語漢字我都常常打得出來寫不出來,但我至少還知道他怎麼發音,因為我學過注音。 那麼台語漢字又愛拿一堆古籍中非常難懂的漢字來使用。在無法猜出發音的情況下,要拿來當作口語的台語漢字使用,不是本末倒置? 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最後都棄全漢作為書寫系統,而發展出符合該國口語特色的文字系統。別忘了,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前提,以國家的力量來都還無法使用全漢,更何況台語並不是整個國家在使用的語言。 這正因為全漢書寫在知識的傳遞上是一件非常沒有效率的方式,你必須先背漢字怎麼念,還要記漢字怎麼寫,然後才能根據這個發音來紀錄知識。 而目前台語學習環境如此不利,以我一個台語母語者,看著前輩們努力從古籍中找出適合台語使用的漢字,卻無法望文生義,也無法學習到正確的台語發音,那麼學習台語漢字的意義到底何在? 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字義、可以看字猜測到發音的台語漢字也就罷了,但是這些硬要找出對應漢字的作法,到底是在延續台語的生命?還是在層層堆疊學習的門檻,造成延續台語生命的困難? 我都還沒有提,在這個華語強勢環境下,被華語影響到的台語發音問題有多嚴重。 沒有學好注音,你發得出正確的台式華語?還是你厲害到可以不學注音的情況下看到字就知道怎麼念? 同理,沒有學好台語拼音,學那些漢字後你可以自動發出正確的台語? 那些常常在哭枵說他阿媽台語講得嚇嚇叫卻看不懂台語的人,如果他阿媽會台語拼音,就沒有看不看得懂的問題了,反正就是把自己嘴巴講的東西用台語拼音把他記錄下來而已。 那些會哭枵台語拼音不是文字的人,不過是不能接受把注音符號當成一種文字而已。 其實韓文就是把注音符號

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

Image
小英總統最後那句話 有路,咱沿路唱歌 ū lō͘, lán iân-lō͘ chhiùⁿ-koa 無路,咱蹽溪過嶺 bô lō͘, lán liâu-khe kòe-niá 我共鳴的點可能跟大家不一樣 除了是謝銘祐的歌以外 我最有感受的是「liâu-khe 蹽溪」這兩個字 因為我第一次學到這個台語 是白沙屯媽祖有一年過濁水溪的時候不走西螺大橋而是直接涉水而過 那就叫做「liâu-khe 蹽溪」 當時跟著媽祖走的香燈腳,沒有人知道前方水路狀況如何 溪水哪裡深哪裡淺?沒有人知道 溪水何時變得湍急?沒有人知道 這麼寬的溪水,真的過的了嗎?沒有人知道 會不會走到一半滅頂?沒有人知道 唯一能相信的只有媽祖,只能相信祂能帶領香燈腳平安到達彼岸 最後白沙屯媽祖也的確平安帶領所有香燈腳選擇了最淺的河床走到彼岸 這就跟台灣現在的處境很像 前方的路是明是暗,我們不知道 繼續這樣走,是否真的能成功建國?我們不知道 會不會走到一半被中共併吞了?我們不知道 唯一能相信的只有我們一定能建國的信念 相信總有一天,我們能真的能牽著所有台灣人的手,一起到達建國的彼岸 (圖片取自白沙屯媽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