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原住民文化

「大尾鱸鰻2」的「歧視者」的國文程度

Image
臉書討論串: https://goo.gl/6RCc8z 如果你長得很醜,你說自己醜叫做自嘲,我笑你醜叫做歧視醜人,你說你不喜歡我說你醜,我回你:「美醜沒有標準,是不是歧視見仁見智,難道我不能說你醜?這是一言堂?」 來!有沒有標準?老師來講解國文文法給你聽,中華民國國文沒學好的人看清楚了: (1) 主格 vs. 受格 舉例: 嘲笑弱勢=歧視 嘲笑自己=自嘲 講解: 上面兩句話,等號的左半部都省略主格,只剩下動詞「嘲笑」與受格。 第一句的主格為強勢族群,受格為弱勢族群。 第二句的主格與受格都是同一族群。 當「主格」與「受格」為不同對象,尤其「受格」為弱勢族群時,就是歧視。 (2) 形容詞 vs. 動詞 舉例: 不自覺的開弱勢者玩笑=不自覺的歧視 無惡意的開弱勢者玩笑=無惡意的歧視 態度友善的開弱勢者玩笑=態度友善的歧視 講解: 一個句子的必要結構為,「主詞」+「動詞」,而「形容詞」就算省略也不影響句子的結構。 「不自覺、無惡意、態度友善」只是「形容詞」,而「歧視」是「動詞」。 所以不管你是不自覺、沒有惡意、態度好不好,都無法規避「歧視」的本質。  (3) 動詞代換 舉例:「歧視」換成「造成困擾」 講解: 「歧視」是動詞,「造成困擾」也是動詞。 當主格受格不變,代換動詞後,句子重點一樣放在動詞。 所以,就算我們不討論歧視,當對方已經表明你的行為造成他們的困擾時,最基本的反應不應該是「停止行為並道歉」嗎?怎麼有那麼多人一直在那邊辯解「我沒惡意」? 重點是你已經造成他人困擾了!你的國文有這麼差嗎?「造成他人困擾」這六個字看得懂嗎?有沒有惡意是重點嗎?動詞與形容詞的問題,請回到 (2) 再看一次,你要繼續無惡意的造成他人困擾?  (4) 對象省略 舉例:「一言堂」 講解: 「一言堂」省略了「對象」,因此很容易被誤用。 事實上「一言堂」只會發生在「強勢族群」對上「弱勢族群」時,「強勢族群」的聲音主導議題走向,成為一言堂。 所以只有「強勢族群」會造成一言堂,「弱勢族群」不可能造成一言堂。 用白話講,「強勢族群」講的話是話,「弱勢族群」講的話不是話。 中華民族是強勢族群,原住民是弱勢族群,一言堂只會發生在「中華民族」對其他族群講話的...

為統治者作嫁

先來看這個影片:「濟吉穿著原住民服裝一起唱國歌」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29452783807053&set=vb.727216190697379&type=2&theater 我們中華民國政府跟中國共產黨做的事情真的是半斤八兩,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裡面一定會有偏遠地區少數民族代表出席,目的是向外宣稱中國是一個尊重少數民族的國家,但是實際上在處理藏族、維吾爾族等自治區的議題的時候,並不是尊重該地原住民的文化以及意見,反而是用大量的漢人去稀釋當地的原住民,讓原住民的前途,由多數移民過去的漢人來決定。 我們的政府,在選舉的時候,設置了原住民的席次,唱國歌的時候,請原住民代表來唱歌,這些動作,表面上向全國人民宣稱,我們是一個尊重原住民的國家。可是在遇到原住民政策的時候,卻跟中國共產黨的作法一樣,原住民的前途,由多數漢人來決定。 如果你無法想像莫那魯道到日本去,為日本人唱日本國歌,為什麼能夠接受阿妹為中華民國唱國歌?為什麼能接受小朋友為統治者唱國歌?更不用說,前奏的原住民音樂那麼美,結果中華民國國歌一出現,一整個破壞了音樂的美感,不三不四,一整個low掉。你能夠接受,莫那魯道為日本國歌添加賽德克族音樂當作前奏,然後用賽德克音樂remix日本國歌嗎?

2013.4.20 不要告別東海岸,拆除美麗灣音樂會

Image
共九片,純紀錄不純砍頭: 1.  (哪個團體?知道的人煩請提供資訊謝謝) 2.  西拉雅族 - 東海大學謝若蘭教授落髮控訴政府消滅原住民土地文化 3.  台東卑南族卡地布部落 - 反對遷葬祖靈屋 4.  蕭福德+朱約信(朱頭皮) - 賺呷人/賺甲人/趁食人 5.  朱約信(朱頭皮)+蕭福德 - AMIS 的小女孩 6.  宜蘭頭城外澳居民抗議政府BOT海岸線 7.  拷秋勤 - 灰色海岸線+台北蓋都蘭 8.  董事長樂團 - 美麗啊 9.  張鐵志+董事長樂團 - 美麗島 播放清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L4iyUB69WU&list=PLbsQV9FaDP4XIMmN1_sF9mxpkWZnDYYri

Mikarayag - 蘭嶼達悟族的拍手歌會

Image
很抱歉這次太不專業了,這麼重要的表演,我竟然忘了帶相機!!沒有自己的照片,只好借用別人的,上面這張照片來自 台北藝術大學關渡藝術節展演藝術中心網站 。 這次會看到達悟族的拍手歌會完全是意外,原本我是去看 原舞者2010年的演出「芒果樹下的回憶」 ,沒想到意外的讓我看到這場國寶級的演出! 拍手歌會緊接在原舞者的表演之後,是由十九位達悟族的耆老共同演出,他們加起來都超過一千四百多歲了(平均八十幾歲),特地從蘭嶼搭飛機來台灣表演,而且還是第一次在台灣演出(真是太令人感動了)!我跟現場工作人員聊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即便是在蘭嶼本地,拍手歌會也沒有像這次在台北演出這麼完整,可以說聽到的人非常的幸運!! 這場演出是由耆老們圍坐成半圓形面對觀眾,一開始先由達悟族文史工作者郭健平先生說明拍手歌會的形式以及演出的場合。接下來開場曲目是由其中一位耆老站向前,吟唱祝福觀眾。之後耆老回到隊伍中,接續的曲目則都是以圍坐的方式吟唱。每次唱完一兩首歌,除了主持人以外,紀錄片導演林建享也會為觀眾說明剛才吟唱歌曲的意義。 拍手歌會的曲調,如果按照我們對於音樂的認知,會覺得這是一場五音不和諧的演唱,文獻記載1970年日本學者的研究也把他們的曲調稱為「莫名其妙的音樂」、「噪音」,林建享導演也稱之為「十六部不合音」,但是仔細聽,音樂本身還是有架構的,一開始由其中一位耆老起唱,之後搭配拍手、合唱、最後回到獨唱+拍手結束。此外,拍手的方式也可以改為拍打書本(尤其是電話簿,也有拿寶特瓶拍打化學課本的情形 XD),現場吟唱一段時間後,就看到工作人員拿電話簿來發。 主持人郭健平先生說,達悟族認為拍手歌會不是上流的音樂,是男女傳情的一種方式(不過我覺得音樂哪有什麼上流下流,音樂代表的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拍手歌會跟一般的音樂不同,曲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歌詞本身的意義,而每首歌詞都有如詩詞一般的優美,內容包括歷史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體認。林建享導演說,他長期在蘭嶼取材,也一直到2004年才第一次聽到拍手歌會的演出,基本上這是只有在蘭嶼建築高屋(也是工作屋,相對於矮屋的稱呼,其實高屋並不是真的很高,另外蘭嶼建築還有一種為涼台)落成之後,為了慶賀的目的而舉辦的儀式。簡介上面說明,因為達悟族覺得這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音樂,因此學者作田野調查的時候,達悟族沒有提及這項傳統。而拍手歌會目前只有三十幾位耆老還可完整唱出,目前也有傳唱的斷層...

原舞者2010年的演出「芒果樹下的回憶」

Image
(圖片來源: 井圓生活記事 ) 今年原舞者演出的主題是「芒果樹下的回憶」,這是紀錄原住民作曲家陸森寶百年冥誕的演出,演出內容為陸森寶的歷年作品,曲目將近有二十首領,主要包括卑南族語與日語。其中的主角就是這首以日文填詞的「芒果樹下的回憶」。(演出地點在台北藝術大學,為關渡藝術節中免費觀賞的節目之一,不過這次很抱歉忘記帶相機,沒有現場照片,沒有在場證明......) (圖片來源: 井圓生活記事 ) 其中我特別喜歡這段話:「這首歌暗示著每個人早晚都會離開世間,無論他的家庭有多麼幸福美滿,但最後仍要終須一別。」那麼我們在人世間,究竟要獲取哪些,才能夠在離開這個世界前,感到滿足呢?是金錢?權力?感情?還是自我? 這是原舞者今年的排練狀況(如果無法播出請至youtube觀賞): 最後來聽一下這首歌吧! 參考文章: [井圓生活記事]-芒果樹下的回憶(曲) 「芒果樹下的回憶」音樂劇 紀念陸森寶百歲冥誕 2010 芒果樹下的回憶─卑南族樂舞/2010 Memories of a Mango Trees - Puyuma Dance 尋找被遺忘的聲音8:生命的夏天與晚霞-陸森寶遺作〈芒果樹下的回憶〉

我把你們當人看 part II

『我把你們當人看』第二集上映了! 沒看過第一集的,來複習一下! 期待第三集的上演!XDD 參考資料: 原社社長汪明輝:王充滿族群偏見 又失言 王建煊:漢人比原住民聰明

1月17日,三鶯部落自救會抗爭尾牙(下)

Image
1月17日,三鶯部落為了表示抗爭到底的決心,廣邀各界關心三鶯部落的社團朋友參加他們的抗爭尾牙。 到場聲援的團體包括多所大學原住民社團、溪洲部落、野草莓、樂青、東菱東陵電子失業勞工自救會、AI國際人權特赦組織、台灣勞工陣線聯盟等。 【三鶯部落抗爭尾牙】家園被拆的心聲 【三鶯部落抗爭尾牙】自救會顧問江一豪發言 他這段發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談到了2005年,東菱電子失業勞工抗爭八週年紀念的一張照片(在影片 2'36" 處) 也就是下面這張照片中,牆壁上那張「以廠為家」的照片(註一) (圖片取自: 貼在會議室牆上的「以廠為家」紀錄片海報 ) 『是什麼樣的政府,什麼樣的法律,讓原本屬於勞工的權利,等了八年還等不到?』 『弱勢者,你唯一能夠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就是勇敢的面對自己的處境,做點什麼事情,而不是只是在那邊等。』 『只要你抗爭,你就有機會!』江一豪說。 這場抗爭尾牙,支援的樂團有:溪州部落樂團、圖騰樂團的主唱Suming、農村武裝青年樂團、黑手那卡西樂團、拷秋勤樂團、以及929樂團主唱吳志寧、創作歌手阿焙等人。 農村武裝青年樂團,不過小提琴手缺席了 929樂團主唱吳志寧,他還兼當天的音控,就連演唱的時候還不忘檢查音效 拷秋勤樂團 還有原住民小朋友表演跆拳道 現場還穿插著各界人士捐贈的藝術品義賣,義賣所得將用在三鶯部落重建與抗爭上。 其中也包括海角七號魏德聖導演捐贈的海報,而右邊這幅露屁股的畫,象徵的是「輸到脫褲」的意思。這幅畫作雖然有加入競標,但是最後仍然留在三鶯部落裡鼓勵所有原住民們,因為這跟部落的現狀相同:『什麼都失去了,連褲子也輸掉了!』因此『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 除了藝術品及畫作以外,楊儒門也到場義賣兩包白米以及三顆鳳梨釋迦。 得標的人包括林靖傑、朱天心等人 綠色衣服的為朱天心 可是得標的人一直把東西捐出來,結果總共義賣了三次,每次得標價都高達三千元。 接下來請大家欣賞農村武裝青年、929 主唱吳志寧、拷秋勤等樂團的表演。 農村武裝青年-阮對庄腳來 農村武裝青年-正義 『我想要反抗 我想要革命 用我ㄟ歌聲唱倒世界ㄟ不公平  我想要真理 我想要和平 用正義ㄟ反抗換來自由ㄟ願望 』節錄歌詞 農村武裝青年-花蓮 這是為反對興建蘇花高速公路而作的歌曲 『你甘災阿 這是台灣最後一片美麗土地  請你放伊一條生路 破壞了了你甘賠的起』節錄歌詞 農村武裝...

1月17日,三鶯部落自救會抗爭尾牙(上)

Image
位於台北縣三峽的三鶯部落,是跟台北縣新店的 溪洲部落、小碧潭部落、青潭部落 一樣的阿美族部落,他們原本居住在花蓮、台東,因為過去土地被政府強制徵收後,為了求生存,遷徙到台北的都市原住民。 其實原住民的問題,不管在全世界哪個國家都一樣。他們早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但是比他們晚到數千年的外來政權,制定許多法律規範(註一),使得原住民生存在這塊土地,變成非法的,祖先留給他們的土地,突然變成別人的,他們原本是「人」,變成「被當成人看」(註二),而他們必須在這些後來的外人的遊戲規則下,按照外人給的機會走。 三鶯部落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這三十年來,漢人(註三)「活動」空間擠壓原住民「生存」空間的戲碼一直不斷上演,從尤清、蘇貞昌、到周錫瑋至今,總共面臨了七次的強制拆遷,其中有三次發生2008年,周錫瑋縣長任內,分別在二月18日、21日、及29日拆除部落建築,並斷水斷電至今(原本預計12月23日要進行第八次拆遷,後來縣府決定延到農曆年後)。 這是2008年2月份被拆除的部份影像紀錄 我是不懂,有門牌不就代表是合法建築嗎?為何政府只一句話就可以變成違建?就可以拆除? 這位媽媽,結婚剛生了女兒時,曾經面臨過房屋被拆除的命運,當時她沒有哭,很堅強的重建家園。但是今天,她的女兒結婚後,又再度面臨房屋被拆除的命運,她哭了。她哭不是因為房子又被拆,而是因為,她以為過去跟政府抗爭的歷史已經過去,沒想到她的女兒還要再度與政府爭取生存權,原住民的子孫,是不是得一直重複這樣的運命? 上述這段故事是 panay(漢名潘金花)告訴我的,聽到這裡,我腦中想起的是, 陳雲林來台期間,馬政府如何讓台灣人奮鬥三十年的民主人權,一夕間消失 ,而群賢樓前的民主前輩,對我們訴說著他們的憂心,因為我們這一輩必須重新踏上他們走過的抗爭路...... (待續) 註一:1895年10月,日本台灣總督府頒布日令26號「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取締規則」,第一條規定『 無所有權狀及其他可確定之證明券之山林原野均屬官有 』,開啟了「 無主地即為國有地 」的原則。(資料取自: [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 族語新聞-部落打魯岸:土地是我們的母親 ) 註二: 馬英九:『我把你當人看!我教育你!你的基因沒問題!我給你機會!你要按照我的遊戲規則走!』 註三:這裡的漢人包括了文化漢人以及血緣漢人。文化漢人是指一百年來被漢化的平埔族及其後代,包括以母語為台語...

原舞者2008春季巡演【大海嘯-太巴塱阿美族神話故事】現場報導

Image
除了 2006年【拾舞-原舞‧十五週年紀念】 、 2007年【杜鵑山的回憶-阿里山鄒族高一生先生紀念演出】 、以及 2008年【風起雲湧─七腳川事件百週年紀念演出】 以外,原舞者在2008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有一個全台灣巡迴表演【大海嘯-阿美族太巴塱神話故事】,而台北場是在汐止的樟樹國小的操場演出。 (圖片取自 原舞者官網 ) 表演免費入場,現場設有座位,不過我到的時候已經沒有位置可以坐了,只好坐在地板上觀賞演出。待我仔細觀察了現場觀眾的穿著才發現,原來坐在前排的貴賓是原住民的長老們,而除了長老們,現場還有許多穿著原住民服飾的小朋友與大人。我於是才體認到,之所以會選擇樟樹國小作為演出的場地,是因為這裡是阿美族的部落。 這場演出是從阿美族太巴塱神話故事開始,這個故事大概是在說,海神之子看上一位會發光的阿美族女子 Tiyamacan,家人們為了躲避海神之子強娶 Tiyamacan,便把 Tiyamacan 藏起來。五天後海神之子因為找不到 Tiyamacan,一怒之下便引發了大洪水。沒想到因為 Tiyamacan 身體會發光,最終還是被海神之子找到而帶走。洪水之下,Tiyamacan 的兄弟姊妹分別逃難到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對兄妹結婚生下了小孩,但是一開始都是生下動物而不是人類,後來太陽神下來幫助他們,才使他們生下正常的小孩。而這些散佈各地繁衍的後代,就是現在原住民的祖先。 雖然說表演的主軸是神話故事,但是其中還蘊藏著兩個議題,一個是悼念2004年南亞海嘯死亡的人們,一方面則帶到了全球暖化議題,希望人們能夠體認到大自然的反撲,並多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而演出的形式也頗令人耳目一新,因為這是一場古代神話與現代場景互相穿插的表演,因此有時候回到過去,有時候又回到現在。 以下就節錄部份場景來做介紹。 【現代場景】阿公跟孫子解釋,他們為何從原本居住的地方搬遷到現在這裡。 【古代場景】神話故事中,海神之子為了要娶一位身體會發光的女孩 Tiyamacan,而引發了洪水海嘯。 【古代場景】海神之子登場。 【古代場景】身體會發光的女孩 Tiyamacan(右邊身上有紅色螢光腰帶的那位) 【現代場景】以 KUSO 的英語教學的方式與現場民眾互動,來表達原住民對政府政策的嗤之以鼻。 這一幕非常有趣,因為台下坐了很多國小的小朋友,而台上老師只要念一個英文單字,台下小朋友就會一起跟著發音。而偏偏台...

原舞者2008年度新作【風起雲湧─七腳川事件百週年紀念演出】現場報導

Image
今年原舞者台北場的演出地點在 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 ,演出時間為12月23/24日共兩天。每次原舞者的演出都讓我一再回味,像是2006年的 【拾舞-原舞‧十五週年紀念】 、2007年的 【杜鵑山的回憶-阿里山鄒族高一生先生紀念演出】 、2008年春季巡迴 【大海嘯-太巴塱阿美族神話故事】 等,而2008年底【風起雲湧─七腳川事件百週年紀念演出】也是。我每次看他們的演出,除了感動以外,還有一份羨慕跟感慨,因為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歌聲、舞蹈來講述他們的歷史故事,而我們這些空有平埔族血統,卻早就在一兩百年前被漢化的台灣人,卻連被漢化後的歷史都講不清楚~ ------- 故 事 背 景 ------- 「七腳川」原是南勢阿美族中最大的部落,長期活躍於奇萊平原上,是當時花蓮地區最強悍的族群。1907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到任後,開始改變其原住民政策,準備採取嚴厲高壓手段,並積極籌劃「五年討伐計畫」。政策變革中,首當其衝者,即是發生於今花蓮吉安的「七腳川事件」。1908年中,日本殖民政府自娑婆礑溪右岸經七腳川山麓至木瓜溪巴托蘭止,架設鐵絲隘勇線。該年底(12月13日),七腳川族人與日軍發生重大衝突,戰事延伸至1909年2月18日結束。族人被迫歸順,日方亦不准七腳川人回原社定居,族人因而星散四方。經過多次的流離遷徙,逐漸形成七腳川人如今所在之聚落--太昌、南華、池南、光榮、平和、壽豐、溪口等等。 (節錄自「風起雲湧」節目手冊) ------- 表 演 開 始 ------- 原舞者的演出,一直都是以母語演出,但是從來就不會造成觀眾理解上的困難,因為在表演的旁邊,會有字幕說明。 這是讓我感到最震撼的一幕:『竹竿上吊著一條魚』! 外來統治者,給被殖民者好處,而這群傻子,就只顧追求著眼前的利益,忽略掉玩弄他們的幕後黑手。而這隻黑手,還不時在兩個族群之間,製造利益衝突。兩群傻子,卻笨到以為眼前的利益消失,是因為另外一個族群把他們的東西搶走,因而互相大打出手!而真正的敵人,就在旁邊哈哈大笑,卻從來沒有被這些傻子們發現! 被當成勞役使喚 男性被迫離家工作,家鄉的妻兒思念丈夫 被統治者奴役,還得想辦法苦中作樂!套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 KUSO 自己~ 長老用日語向日本人表達怒吼! 日本時代,母親送子出征,幫日本人打中華民國人 幫日本人打中華民國沒死的七腳川人,以中華民國國民的身份活著,繼續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