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06

我是漢人嗎?

Image
(讀『 有族無祖的馬列中國人/搞簫郎 』有感) (圖片來源: 有族無祖的馬列中國人/搞簫郎 ) 從這張祖譜圖來看,最下一層代表本人。 往上一代,我有父母一對;往上兩代,我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各一對,合計三對六位; 再往上到上三代時,我有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共四對,累計長輩共七對十四位; 再往上到上四代時,我擁有高祖父母、外高祖父母共八對,累計長輩共十五對三十位。 到這邊先打住,就先以往上四代累計十五對三十位的長輩裡, 只要有一位不是漢族,我就是血統不純正,如何能視自己為漢族? 若再往上追溯,以過去平均二十歲一代來算,長輩人數以二的次方計算。 四百年前的上二十代,就是二的二十次方,2^20=1048580, 也就是說,約有一百萬個長輩,必須都存在,才有我出生的可能性。 再加上後來十九代的長輩的數目, 2^20+2^19+2^18+......+2^1=2097150,一共約兩百萬人。 這兩百萬個長輩,難道完全不可能包括原本就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 難道完全不可能包括統治過台灣的荷蘭人?西班牙人?清朝的滿州人?日本人? 如果有任何一個非漢族人,為何我可以說我是漢族?而忘記所有其他給我的生命的長輩的血統? 現在父權社會下,我繼承的是父姓。 但是我的母親給我的血統,跟我父親給我的血統,比例是一樣多的, 我祖母給我的血統,跟祖父給我的血統,跟外祖母給我的血統,跟外祖父給我的血統,也都是一樣的比例。 父姓唯一可以證明的,是三代內八分之一的血統來自何方,是四代之內十六分之一的血統來自何方,是五代之內三十二分之一的血統來自何方...... 卻不能證明,三代之內八分之七的血統來自何方,不能證明四代之內十六分之十五的血統來自何方,不能證明五代之內三十二分之三十一的血統來自何方...... 父姓的繼承,明明就只佔少數比例的血統,卻要擴大成為血統的全部,而忽略真正佔大比例的其他血統,並且強說自己是漢族的後代,也未免太鴨霸,太對不起其他族群的長輩們了! (原文發表於:06/14/2006 14:15 http://www.socialforce.net/blog/blog_10461__7522.html )

重要的是你們的母語!

以前學過日語,現在正在學德語,德文老師是德國人,他說了一段話。 「外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的母語,國語,台語,客語,或是原住民話都可以,你一定要會你的母語。今天一個專業的翻譯,是能夠把外語 "意譯" 成自己的母語。如果你的母語不好,外語一定不會好。因為你不懂如何 "精確地表達"。當你沒有學到如何掌握詞彙,你學再多種外語都一樣,因為你還是一樣不知道如何利用詞彙,來表達句子的意境。」 這跟我以前日語老師說法雖然不同,但是精神是一樣的。 我的日語老師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 「你日文翻譯翻不好,不是因為你的日文不好,是因為你的中文不好。像這樣一個句子,沒有一個日文生字,每一個字你都懂,所以不是你的日文不好。但是你要翻二十幾個字才翻得出來,我只要八個字就翻完了,所以是你的中文不好。」 與大家共勉之! (原文發表於:06/14/2006 14:07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7521.html )

通用拼音=漢語拼音?

老實說我很討厭最新發表的通用拼音,因為實在是跟漢語拼音太像了,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通用拼音根本就亂亂用。 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台北」跟「北京」的差別好了。「台北」的拼法,不是「Taipei」嗎?「北京」的拼法勒?卻是「Beijing」。這可好了!明明都是「北」,為什麼「台北」是「pei」,而「北京」卻是「bei」勒?這是因為「Taipei」用的是威妥瑪拼音(Wade-Giles,又做威瑪式拼音或是韋式拼音),而「Beijing」是漢語拼音。現在台灣要改用新發表的通用拼音,好啦!這樣「台北」也終於要變成「Taibei」啦!看來「台北」跟「北京」的差別,好像也沒有那麼大嘛~ 除此之外,我最討厭漢語拼音裡面的「x」「q」跟「c」了!尤其是「x」跟「q」,更是讓我一想到就渾身起雞皮疙答!而現在的台北城,真是「QQXX」,我每次看到「x」「q」滿天下,都以為我身處中國。這樣習慣下去,大概等到台灣被中國併吞以後,台北人不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吧!看來我們的馬統市長還真的是很有遠見! 而我對於這個「c」也是很有意見!「cau」我怎麼看就是想把他唸成「靠」!雖然他在漢語拼音裡面發的音是「操」!而偏偏現在的通用拼音,也學起漢語拼音用「c」取代「ts」了,真是讓我忍不住想罵一聲「cau」! 發完個人牢騷之後,接下來談談比較客觀的因素好了,也就是我所謂的「亂亂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國際拼音的習慣上,是把「b」「d」「g」等音保留給濁音使用,「p」「t」「k」則是給清音使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們一定會懂,台語的「 肉圓」「爸爸」「我欲打汝」三個音都不同吧?如果把「b」留給「爸爸」用,那「 肉圓」怎麼辦?正確的用法應該分別是「ba」「pa」「pha」才對。剛剛已經說過,「b」是濁音,而「p」則是清音。而有「h」跟沒有「h」,則分別決定了清音中的「有(出)氣音」或是「無氣音」,像是「ㄆ」「ㄊ」「ㄑ」「ㄘ」等為「有氣音」,而「ㄅ」「ㄉ」「ㄐ」「ㄗ」等為「無氣音」。因此只有清音的北京話,其羅馬拼音根本就不應該出現給濁音使用的「b」「d」「g」等字,頂多用「h」來區分「有氣音」與「無氣音」。 日本人學北京話,對於「ㄗ」「ㄘ」一直分不清楚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只有「有氣音」跟「濁音」,沒有「無氣音」,因此他們一般在學習中文的時候,只能用濁音來代替無氣音,因此你聽日本人講北京話的「 爸爸」「你的」「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