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眼淚】初感

同樣是探索社會黑暗面的電影,有些電影看不到一半就想走人,有些電影看完一遍後還想再看第二、第三遍。【眼淚】屬後者,因為後勁太強。

 (圖片來源:【眼淚】全台巡演


跟朋友推薦這部電影的時候,朋友問我,『【眼淚】?看完會不會哭?』我說,不會。

因為哭不出來。


(以下無雷)


導演鄭文堂藉由這部電影想傳達很多東西,第一個傳達到我這裡的,是『制度殺人』。
第二個傳達到我這裡的,是『誰才是受害者?誰才是加害者?』。
第三個傳達到我這裡的,是『沒有誰有權力要求受害者原諒加害者,只有受害者有權利選擇原諒或,報復』。

這樣講起來導演好像是在倡導暴力,但其實並不是那麼表面的東西。正如電影【眼淚】的副標題【暴力無所不在】,若非受害者自己願意原諒加害者,旁人要求受害者原諒加害者,這件事情也是一種暴力,更何況要求的人自己就是加害者之一時。

大自然運行的規則,總是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從台北到高雄,能搭高鐵的人不會選擇走路,賣東西想打廣告,有錢上媒體的不會選擇口耳相傳,人跟人相處,能微笑面對的不會選擇拳頭相向。一個人若非受到不公平對待,又無法透過正常管道發洩他的不滿、獲得滿意答案、得到解脫的時候,他又何必訴諸更激烈的手段?

而最後那個激烈的手段,不夠激烈我們還看不到,看到了還要怪他太激烈。就好像一個人被關在地下室,喊破喉嚨也沒人聽到,當他拿斧頭破門而出的時候,我們卻只怪他把門弄壞,而不去思考他為什麼被關在裡面。

把他關起來,是制度問題。
如果他知道有人會幫來他開門,他會選擇把門弄壞嗎?弄壞門可能還會傷了他的手。
問題是被關在裡面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外面有沒有人來幫他開門。
那麼他弄壞門,是加害者?還是被害者?
我們怪他把門弄壞,又是哪一邊?

這些問題,正在我們的社會不斷的上演,小從家庭暴力、大至國家體制的暴力。而掌握權力的最高層,才是整個暴力同心圓的核心,由內向外,層層加害。這個暴力越惡,暴力的擴散半徑就越大,而暴力的作用力,就跟這個擴散半徑成正比。位於越外圈、越弱勢的越多人,受害越深。但是外圈的弱勢者,看不到那個暴力核心,只能看到來自內圈的暴力,於是,成為新的施暴者,繼續把受到的暴力,加諸在更外圈、更弱勢、更多數的人身上。

所以,誰暴力?誰又是始作俑者?

結論就是制度殺人。
你我都是生活在這個制度下的受害者,不想成為犧牲者,唯有改善這個制度。
我們雖然無法完全消除暴力,但至少可以減少暴力的強度與擴散範圍。



我只看第一遍,感受只到這裡,也許等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可以看到更多東西。那就到時候再來聊聊吧!


最後一起來聽聽眼淚的片尾曲:莎呦娜啦~



延伸閱讀:
【眼淚】官方部落格
【眼淚】全台巡演
[Youtube] 金馬影展開幕片 眼淚首映
(以下開始有雷)
[Youtube] 【眼淚】幕後花絮1 - 台客篇
[Youtube] 【眼淚】幕後花絮2 - 南哥篇
[Youtube] 【眼淚】幕後花絮3 - 硬派火爆篇
[Youtube] 【眼淚】幕後花絮4 - 檳榔西施篇
[Youtube] 【眼淚】幕後花絮5 - 灌水刑求篇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梵文學習筆記 (2) 從大悲咒談起

大馬歌手黃明志

台灣旗?民進黨旗?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