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ma 蛤仔

台語中有很多尾音a的會跟前面的子音發生連音現象,譬如,
柑仔的POJ寫成kam-a,但是發音會發成kam-ma。
囝仔的POJ寫成gin-a,但是發音會發成gin-na。

如果你不把子音跟後面的a連在一起發音,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發。
當你試圖斷音,一個音節一個音節發,以為可以發出kam-a跟gin-a的時候,你的嘴巴就是不聽使喚,會自動變成kam-ma跟gin-na。
也許你又試圖要發成ka-ma跟gi-na,問題是還真的沒人聽得懂你在說什麼。

台語的母音卻沒有這個現象,譬如,
蜆仔的POJ寫成la-a而發音就是la-a。
椅仔的POJ寫成i-a發音就是i-a。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聽到日本人說蛤仔的日文時有多震驚了!因為蛤仔的日文發音為hamaguri!


hamaguri!ham-ma!
而蛤仔的日文漢字就是『蛤』!


難道台語的ham-ma取自日文hamaguri的前兩個音節!?
明明ham-ma的發音那麼的自然,自然到我從來沒懷疑過他可能是外面來的(泣~)


究竟是外來語?還是只是單純的巧合?


如果日文蛤的發音不是hamaguri,而是hameguri、hamiguri、hamoguri、或者是hamuguri的話,我還能分辨一下,偏偏是hamaguri,這下囧了!

也許我該問問日本時代以前出生的台灣人(譬如我可以搏杯問我的祖先看看),或者可以問問馬來西亞或新加坡會講福建話的朋友看看,究竟他們是怎麼稱呼蛤仔的?如果連漢字都不一樣,那台語的蛤仔很有可能是從日文來的!

不過也是有可能是從台語傳到日本的,就像荔枝的日文發音ライチ(raichi)比較接近台語的奶雞(nai-chi)一樣,日文的米粉ビフン(bihun)根本就跟台語米粉(bi-hun)的發音一模一樣。到底誰才是始作俑者(誤),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附註:剛好逛到這篇【蛤(はまぐり)】,裡面有提到日文『蛤』的語源:
蛤(はまぐり)

原漢字為「浜栗」,「浜」是靠海邊的平坦地面,中文寫「濱」。「栗」應該就是指它的外形像「栗子」吧。

所以原意應該是指「在近海邊的淺沙攤處,長的很像栗子的海洋生物」,那就是「蛤仔」啦!

蛤 (はまぐり) 蛤仔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梵文學習筆記 (2) 從大悲咒談起

大馬歌手黃明志

台灣旗?民進黨旗?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