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的「全漢」「漢羅」和「全羅」之二
為了跟媒抗上的網友辯論,這幾天念了一些文章,我有一些關於台文書寫方式的新想法。 要先講結論?還是最後再講結論呢? 先講好了,反正結論都出來了。 就是「全漢」+「漢羅」+「全羅」! 我在寫什麼啊?全漢就全漢,漢羅就漢羅,全羅就全羅,什麼叫做「全漢」+「漢羅」+「全羅」?莫名其妙! 沒錯,就是「全漢」+「漢羅」+「全羅」! 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就是: 『因應不同的場合而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 用三句話來解釋的話,就是: 『古籍保有原來的書寫模式,白話文章採用漢羅或全羅,拼音採用全羅。』 這樣講好像不是很清楚,我先用日本的例子說明一下好了。 日本小學生學完發音兼文字的五十音後,就可以開始用 MSN 上網跟其他小朋友交談了。而五十音有其相對應的羅馬拼音,可以順便學習羅馬字。之後逐年學習假名所對應的漢字。 日文漢字有分音讀跟訓讀,音讀比較像是台語的文言音,訓讀比較像是台語的白話音。所以日本人要學習漢字的不同發音。 日本人中學的時候也要學中國史,要學唐詩,而唐詩就是用音讀唸的。 好,回歸到台文。 如果是從小學開始教的話,就可以比照日本的方法。一年級先學拼音兼文字的全羅,然後小朋友就可以開始跟其他小朋友 MSN。而全羅也可以順便幫助ㄅㄆㄇㄈ的學習,阻止往後「ㄅ = b」「ㄉ = d」「ㄍ = g」的慘劇發生。 學完全羅的時間,絕對比先學ㄅㄆㄇㄈ再學漢字才能 MSN 要來得快。而且最重要的是,當小朋友已經開始用全羅打台文時,靠漢字堆疊的中文的優勢馬上下降,母語的學習與使用得以延伸並抬頭。 此外,學習全羅有兩個附加利益。 一個是,由於所見及所說,因此可以幫助小朋友日後學習其他外文時,免去對於拼音文字的恐懼,並避免造成今日台灣人講英語時清音濁音不分的情形。 另一個是,可以馬上用羅馬字拼出住家地址,以及自己的姓名。尤其是姓名,最好能像香港那樣,護照上的姓名拼音用粵語而非華語。而台灣人護照上的姓名也都用自己的母語來拼而非華語。 接下來逐年學習羅馬字相對應的漢字,以及白話音與文言音的差別。 學會白話音之後,就可以閱讀一般報章書籍。一般報章書籍小說較適合採取漢羅,或者全羅。原因後述。 中學以後,就可以用文言音讀唐詩宋詞,布袋戲歌仔戲詞等,這部份可依其需求採用全漢。 但是中學除了漢文化,中國史,還得了解日本時代的歷史,以及當時記載台灣的在地文獻。是否還要了解日文?這個問題我現在還沒有想到,先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