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的「全漢」「漢羅」和「全羅」之二

為了跟媒抗上的網友辯論,這幾天念了一些文章,我有一些關於台文書寫方式的新想法。

要先講結論?還是最後再講結論呢?
先講好了,反正結論都出來了。

就是「全漢」+「漢羅」+「全羅」!

我在寫什麼啊?全漢就全漢,漢羅就漢羅,全羅就全羅,什麼叫做「全漢」+「漢羅」+「全羅」?莫名其妙!

沒錯,就是「全漢」+「漢羅」+「全羅」!

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就是:
『因應不同的場合而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

用三句話來解釋的話,就是:
『古籍保有原來的書寫模式,白話文章採用漢羅或全羅,拼音採用全羅。』

這樣講好像不是很清楚,我先用日本的例子說明一下好了。

日本小學生學完發音兼文字的五十音後,就可以開始用 MSN 上網跟其他小朋友交談了。而五十音有其相對應的羅馬拼音,可以順便學習羅馬字。之後逐年學習假名所對應的漢字。

日文漢字有分音讀跟訓讀,音讀比較像是台語的文言音,訓讀比較像是台語的白話音。所以日本人要學習漢字的不同發音。

日本人中學的時候也要學中國史,要學唐詩,而唐詩就是用音讀唸的。


好,回歸到台文。

如果是從小學開始教的話,就可以比照日本的方法。一年級先學拼音兼文字的全羅,然後小朋友就可以開始跟其他小朋友 MSN。而全羅也可以順便幫助ㄅㄆㄇㄈ的學習,阻止往後「ㄅ = b」「ㄉ = d」「ㄍ = g」的慘劇發生。

學完全羅的時間,絕對比先學ㄅㄆㄇㄈ再學漢字才能 MSN 要來得快。而且最重要的是,當小朋友已經開始用全羅打台文時,靠漢字堆疊的中文的優勢馬上下降,母語的學習與使用得以延伸並抬頭。
此外,學習全羅有兩個附加利益。
一個是,由於所見及所說,因此可以幫助小朋友日後學習其他外文時,免去對於拼音文字的恐懼,並避免造成今日台灣人講英語時清音濁音不分的情形。
另一個是,可以馬上用羅馬字拼出住家地址,以及自己的姓名。尤其是姓名,最好能像香港那樣,護照上的姓名拼音用粵語而非華語。而台灣人護照上的姓名也都用自己的母語來拼而非華語。

接下來逐年學習羅馬字相對應的漢字,以及白話音與文言音的差別。

學會白話音之後,就可以閱讀一般報章書籍。一般報章書籍小說較適合採取漢羅,或者全羅。原因後述。

中學以後,就可以用文言音讀唐詩宋詞,布袋戲歌仔戲詞等,這部份可依其需求採用全漢。

但是中學除了漢文化,中國史,還得了解日本時代的歷史,以及當時記載台灣的在地文獻。是否還要了解日文?這個問題我現在還沒有想到,先擱著。

除了日本時代以外,荷蘭時代,西班牙時代的文獻,多以全羅記載,若想了解當時的台灣以及當時的文獻,中學生就得閱讀全羅的文章。


如果是現在才要開始學呢?

也是要從羅馬字下手。因為有文言音跟白話音的發音問題必須釐清,此外還可以正音。

唐詩宋詞布袋戲歌仔戲,都是文言音。由於文言音是漢文化的產物,為了文化的傳續、為了與白話音有所區隔,不必也不應改成漢羅或全羅,保留原來的樣子才是對古籍或古文最大的尊重。這個道理套用到荷蘭時代、西班牙時代、日本時代的古籍也是同樣的道理。

台文書寫的報章書籍多為白話音,而非文言音,因此全漢是否有其必要?此外台語數百年來不斷接受大量的外來詞彙,全漢想必無法滿足外來語的需求。即便是我們目前的「國語」,對於翻譯名詞也無法統一,A 翻譯成 XXX,B 翻譯成 YYY,這對於往後文化的傳承,難道不是一個問題?因此我較偏好白話台文採取漢羅或全羅書寫模式。而全羅的報章雜誌還很適合小朋友,外籍配偶,或者在台工作的外國人閱讀。


過去不論是荷蘭時代,西班牙時代,日本時代,社會上的書寫方式本來就不是只有一種。全羅、全漢並存,或者全羅、全漢、全日的報章書籍同時存在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不同的書寫方式因應不同的需求,並不會互相牴觸。我們受到國民黨的洗腦太深,以為文書方式只能「統一」採取一種,全漢就不能全羅,全羅就不能漢羅,這種「一元化思考」,才是阻礙台語文推廣的最大元兇。

(原文發表於:07/30/2006 06:26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8023.html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梵文學習筆記 (2) 從大悲咒談起

大馬歌手黃明志

我要當中國人,不要當台灣人